听课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志愿者专门为上课学生准备了菊花茶。
支教的志愿者和留守孩子们。
许多孩子很羞涩、封闭,志愿者通过游戏互动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
志愿者和留守学生许庆聊天。
志愿者教孩子们用手语说“我爱爸爸妈妈”。
■文/记者 方元 图/记者 张建波
似火的7月,大山中的郧县梅铺镇杨营村杨营小学迎来放暑假的日子,可学校并没有因为放假变得沉寂,反而时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稚嫩的歌声和欢快的笑声。
这不同以往的改变,缘自校园里来了9位大哥哥大姐姐,他们都是kyapp官方网站大二的学生,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和学校取得联系,专门组织25位留守儿童参加为期3天的“夏令营”。
7月3日,记者来到这里,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支教生活。
特殊的班级
下午2点,离上课还有1个小时,孩子们陆续赶来,教室里空位子很快被坐满。
才改造粉刷过的教室里,没有电扇,窗子开着,志愿者王若兰在给提前到校的孩子们倒菊花茶,让学生解渴解热,孩子们端起的纸杯上,对应着每个人的名字。
三年级的杨成祥在他的作文本上,一笔一划地写着《我的爸爸妈妈》,这是上午支教的老师布置给孩子们的作文题。“我特别喜欢大哥哥大姐姐讲的课。”杨成祥家离学校比较近,听课也最积极,早上8点上课,他6点就来了。
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也在写同题作文,在这个夏令营里,有19人上一年级和二年级,有4人上三年级,有2人上四年级。
下午3点上课了,教室却多出两个孩子,他们是梅铺中学初一的学生,放假刚回到家,一听说村里来了支教老师,也兴冲冲赶来听课。
快乐的课堂
这是一节音乐课,志愿者老师将歌曲《明天会更好》歌词抄在黑板上。为了让孩子们看得清楚,粉笔字写得大大的,一首歌的歌词占据了4块活动黑板中的3块。
老师清唱了一遍,又开始一句一句地教唱,孩子们唱歌的时候,腰杆挺得笔直,生怕老师看不见似的。
才过了一天,这些孩子已经和大学生哥哥姐姐们混熟了,歌曲唱完,四年级的学生喊了句“给老师鼓掌”,大家都乐了,巴掌拍得哗哗响。
稍事休息,队长冉志强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急救知识课,一个模拟打120急救电话的场景在课堂里上演,踊跃举手的小男生充当发现交通事故的路人,“我这里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梅铺镇杨营村2组,这里刚刚发生交通事故,有人受伤骨折,请派车来。”接着,冉志强又教了孩子们如何冷静面对溺水、车祸等突发险情及求援的技巧。
穿插于文化课之间的课外活动,是志愿者与孩子们做游戏,表现好的学生被奖励了铅笔和作业本,孩子们围着老师兴高采烈。
志愿者们的担心
结束了一天课程,几名志愿者回到寝室开始备第二天的课。
9名志愿者的寝室实际上是杨营小学住读学生的宿舍,两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各摆放了4张高架床,铁皮条的床铺,用废纸壳铺垫一下,睡在上面,背有点疼。志愿者并不担心这些,他们担心的是这些留守儿童的现在和将来。
三年级许元元和一年级许庆是姐弟俩,还有一个哥哥上初一。他们身边只有爸爸,妈妈在江苏打工,一年只能见一到两次,他们非常想念妈妈。两个小孩又黑又瘦,在家帮爸爸做家务,非常渴望学习但无人辅导。
三年级杨丽霞,今年14岁。她和姐姐跟着爷爷奶奶住,4岁的弟弟和不满一岁的妹妹和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因为生病基本丧失劳动力,她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无人关心她们的学习。9岁起,衣服自己洗,和爷爷奶奶一起去地里干农活。杨丽霞非常渴望学校开展英语、音乐、综合素质等课程。
还有赵海龙等一大批孩子,他们虽然是留守儿童,但渴望学习的心却少有人及,放学了,同学间彼此出题,第二天再彼此交换检查,这些孩子只要有闲暇时间就会抓紧学习……
因为地域偏远,学区合并教学,这个学校只有一至四年级,总共只有75名学生、5名老师。由于没有英语老师,上个学期,学校甚至就没开这门课。学生们酷爱音乐、体育和美术课,但没有专业的老师来授课……
帮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志愿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3天里,他们开展了类似卫生安全和急救、音乐、手工、素质拓展及心理干预等课程。
志愿者王若兰对记者说:“看到孩子们这么渴望学习,恨不得多呆几天。”
其实,支教活动只是这些大学生们这个暑期社会实践中的一项内容。早在今年6月,他们就将支教、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微心愿等内容制定在自己的计划中。团队成员不仅有医科大学生,还有考过了国家三级资质的心理咨询师。
此前,这支名叫kyapp官方网站心桥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队伍就曾走入城区和城郊小学,作为比照,发放问卷调查。同样的问题,他们要比照留守儿童和城区小学生之间的不同,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从而找到对策。在杨营小学,他们还将在活动结束时选取有代表性的留守儿童,记录他们的微小心愿,付诸行动,帮他们实现。